“我山上100多畝梅片樹,不日又將采收了,由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公斤1.4元保價收購,每年都能帶來約30萬元穩定收益。”在梅縣區水車鎮,老林農劉火星指著一片青蔥山林高興地說。近日,我市林下種植項目南藥梅片樹(又稱龍腦型陰香)開始進入規?;墒掌?,不少同劉火星一樣靠此耕山致富的農戶又樂呵起來。
劉火星告訴記者,十年前,他還是一名東奔西走的泥水工。之后通過華清園公司帶動,他回到故鄉農村種養起梅片樹,如今日子越過越好,還梅城買了新房。無獨有偶,在平遠縣東石鎮,林農李天生新種植的百畝梅片樹也喜迎豐收。“2015年,我利用老家殘次林試種植了梅片樹,時隔三年首批投產的林地采收產出25噸新鮮枝葉,賣出3萬多元,效益可觀。”李天生說。
與此同時,在平遠縣石正鎮馬山村的梅片樹種植基地,工人們正忙著采收工作,將一捆捆新鮮枝條搬上貨車。村民張麗華告訴記者,自己雖然沒有種植梅片樹,卻通過在基地就業實現了增收。“我以前只耕種家中的2畝田地,收入微薄?,F在利用農余時間,在基地除草、施肥、采收等,每年能增收上萬元。”張麗華高興地說,在馬山村,同她一齊在此穩定就業的農民達近百人次。
在平遠縣石正鎮馬山村的梅片樹種植基地,一群工人正在忙著收割新鮮枝葉
截至今年底,華清園按照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的經營模式,建立了8674畝自營種植基地,并帶動全市23家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種植近3萬畝原料林,提供500多個就業崗位,受益農戶2100多家,戶均增收2萬元。今年11月,該公司又與興寧市黃陂鎮新簽訂300余畝的種植協議……梅片樹正成為越來越多農民的“致富樹”。
看似稀松平常的梅片樹枝條如何能成為“寶貝”?記者隨后來到梅片(學名天然右旋龍腦,俗稱天然冰片)生產基地,看到工人們正在操作機械,對新鮮枝葉進行提煉。“從中提純的冰片能廣泛用于60多種名優中成藥、高級香料及化妝品等制作,經濟效益顯著。去年,公司通過梅片樹種植、冰片提取及藥物研發,年產值達6100多萬元。”
技術人員正在將新鮮枝葉放進設備內蒸餾提取
蒸餾提取無用的枝葉進行回收用作有機肥
記者還了解到,近年來,華清園堅持走“產學研、科工貿”一體化道路,已擁有9項國家專利,2項市級科技成果,2項高新產品,1項廣東省名牌產品,獲得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廣東省博士工作站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、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等榮譽,創新驅動了梅州綠色經濟的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