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片是什么?
梅片的學名為天然右旋龍腦,梅片提取自龍腦型樟科陰香樹(梅片樹)的新鮮枝葉,是一種名貴珍稀藥材。別名:龍腦香、冰片腦、梅花腦。

梅片,也許不為人知。但若說冰片或者龍腦,大家就一定不會陌生。究竟梅片與冰片和龍腦之間,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?
早在20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,“龍腦”這個名稱就出現在了中醫典籍的記載之中。
龍腦,龍腦香樹(龍腦香科植物)的樹脂凝結而形成的一種近于白色的結晶體,古代謂之“龍腦”以示其珍貴,原產于蘇門答臘島等地。
到了隋唐時期,根據唐.《新修本草》的記載,龍腦與金冠、象齒等貢品齊名,專供皇帝用來祭祀,驅邪避穢,也是皇帝饋贈其愛妃、寵臣的珍貴禮品,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。

宋朝,龍腦香與檀香、沉香、麝香并稱為四大名香。著名女詞人李清照酷愛焚龍腦香,在其詩詞中有多處記載。在繁盛的宋朝時代,民間還有將龍腦與其它香料摻在一起做成香茶的做法,以備飲用。
到了明代,龍腦的醫用特性被逐步發掘,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:“龍腦者,因其狀加貴重之稱也。以白瑩如冰,及作梅花片者為良,故俗呼為冰片腦,或云梅花腦。”于是,在后續的醫學典籍記載中,在闡述龍腦的醫用價值時,大多數用“冰片”進行替代。

歲月流逝,朝代更迭。到了清朝時期,龍腦不僅深受乾隆帝的喜愛,經常用其保健龍體,而且在美容護膚方面的功效也被進一步發掘。相傳,慈禧太后的護膚品中添加了龍腦的成分,使得她七十多歲面部肌膚仍然柔嫩、紅潤,竟未見皺紋和老人斑。
無論是“龍腦”還是“冰片”,其在古代各類書籍中均有記載。不管是歷代各時期的名貴醫典,還是《絲綢之路》、《馬可波羅記》、《中國印度見聞錄》等文學名著,甚至包括《新.舊唐書》、《宋史》、《元史》、《明史》等史書,都有相應記載,其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。
原產于東南亞的蘇門答臘島的龍腦,由于當地的龍腦香樹不斷受到大面積的開采,已瀕臨枯竭。到現代時期,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國,尤其是醫藥行業,對于龍腦(天然冰片)的需求量不斷增加,因而龍腦(天然冰片)的植物源尋找和提取便成了一個急需攻克的科學難題。
20世紀80年代,科學家們在江西和湖南先后發現了龍腦樟,并從中成功提取天然右旋龍腦(天然冰片)。而幾乎同一時期,科學家們又在中國的粵東北山區梅州,意外覓得梅片樹的蹤跡,并通過高科技手段從梅片樹中提取梅片(提取自龍腦型陰香樹,樟腦含量低),其右旋龍腦含量不低于96%,純度可達99.99%。也就是說,梅片純度極高,其功效優于古代龍腦和冰片,是藥用佳品。

梅片樹因其品種特殊,生長和種植環境嚴苛,對氣候和環境的整體要求遠甚于龍腦及冰片提取的植物源,因此,由梅片樹提取的梅片,純度更高,醫用藥用價值也更勝一籌。由梅片樹提取的白色結晶,在顯微鏡觀察先呈完美的梅花狀,故又得名“梅片”。
從古代追溯到現代,可以說“龍腦”、“冰片”可稱之為“梅片”的前身,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,更優良的植物被不斷發掘,從梅片樹這一植物源中提取的“梅片”被賦予了更多價值。不得不說梅片樹確實為國內天然冰片的歷史新添了濃厚的一筆,也期待梅片能夠在未來的科學研究中取得更大進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