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梅片樹的植物特性及藥用價值
梅片樹屬樟科,常綠喬木,樹形美觀,主干通直,枝葉濃密,是芳香、藥用植物,也是庭園綠化、行道樹和四旁的優良樹種。梅片樹具濃厚的肉桂氣味,樹皮光滑,葉互生,卵狀長橢圓形,基生三出脈,圓錐花序腋生或頂生。梅片樹枝葉揮發油的主要成分有右旋龍腦、乙酸龍腦脂、斯巴醇和桉葉油素。
梅片樹藥用部分一是采集樹干裂縫處干燥的樹脂,二是用枝葉切碎蒸餾加工的龍腦香樹脂。有效成分廣泛用于配制蘇合香丸、安宮牛黃解毒丸、六神丸、痰咳凈、雙料喉風散等60多種名優中成藥。梅片樹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,市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,野生資源日益減少,造成貨源持續緊缺,其經濟效益不斷增加。所以,大力發展人工種植梅片樹,增加梅片的產量,具有極大的社會效益。
2 梅片樹人工種植技術要點
梅片樹喜溫暖濕潤的森林氣候和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的環境,在年平均氣溫在20~25℃的條件下,年生長量0.5~2m。梅片樹天然自生幼苗能力較差,需要播種育苗。
2.1 種植密度 宜選擇坡度小于25°的山坡地或平整過的旱地,按1.5m×1.5m的間距種植,667m2約種300株。坡度大于25°的山地或原有一些樹木的林地按 2m×2m的間距種植,667m2約150株。如果坡度比較大的可按3m×3m種植,667m2約80株。
2.2 種植要求 種植季節前先挖好樹穴,穴大小為長0.4m×寬0.4m×深0.4m,再放基肥1kg,與泥土混合,回填0.2m左右,然后在上面覆蓋0.3~0.5m的凈土。再種上樹苗,踏實、澆水1kg左右。
2.3 栽后管理 種植第1年第1次施尿素1次,第2次施復合肥1次, 以后每年施復合肥2次,施肥時間每年5月下旬到6月上旬和12月中下旬。種植第1年需在樹周邊除草1次,第2年以后看長勢,一般不需再除草。
3 采收枝葉的要求
原則上要求3周年后采收枝葉,長勢好的有些2周年可采收,以后每年采收1次。采收枝葉的時間在每年11月開始到翌年的1月份。采收時保留主干,采收1.5m高以上的枝葉,1.5m以下的細枝葉保留,第2次收割時主要采收大枝葉,保留小枝葉,這樣既能確保下年度的枝葉量,又能保持綠色,達到生態效應。